快捷导航收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内容

血管呵护指南 | 支架植人和搭桥术后的常见疑问(2)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数: A- A+

问:患者支架植入后多久复查?

答: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都会服用抗血小板、调脂、减慢心率、扩张血管及治疗并发症的药物,以便巩固治疗效果。出院后复查是在院治疗的继续,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复查手术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及尽可能早发现、早处理新发的病症。建议出院后1-6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6个月后可延长至每3个月复查1次。支架术后没有症状也应该在9-12个月造影复查,以便明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及冠脉新发病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果有症状应随时到医院检查。

问:植入支架后,能否做磁共振或坐飞机?

答:相信不少患者会遇到这个问题,安装心脏支架后需要做磁共振检查,能做吗?

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声明明确指出,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脉支架产品,都经过测试,并且已经注明磁共振安全。而早期的外周动脉支架(2007年之前)可能存在弱磁性,除此以外,所有的支架产品在3.0T 以下的磁共振检查中都是安全的,而且有研究者证实,可以在植入支架的当天进行磁共振检查。所以,无论是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涂层支架,都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

同样的,心脏支架紧紧地贴在血管壁上,几乎与血管融为一体,不管你怎么运动,摆什么体位,支架都不会移位或变形,所以,可以放心地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

问: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怎么办?

答:支架的问题主要是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远期支架再狭窄,通常需要口服药物“保护血管和支架”,降低其发生率,支架术后有5%-10%的概率再次狭窄。发生狭窄后,主要有两大方案:

①再次行支架植入术:效果好,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最常用的策略。常选用不同于前一次的药物涂层支架植入。

②药物洗脱球囊:用带药物的球囊修整支架,疏通血管,无须再次植入支架。效果好,但价格高昂。

问:支架植入后饮食、生活习惯需要注意什么?

答:均衡饮食

建议心脏病患者支架植入后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三多三少”。

“三多”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糙米等,多吃豆制品,多吃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植物油等)。

“三少”指少脂,即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类食物;少食,即每日应控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合适体重,少食多餐;少盐,即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少食或不食腌制食品。

适度运动

根据心脏状况来决定运动强度,运动结束后以不感到疲劳为好,不要刻意、死板地按书上要求的心率目标和时间来锻炼。

合理安排工作

工作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停止。

问:支架植入后可以停药吗?

答:有人总是不理解,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没有任何不适,为什么还要吃药。事实上,支架植入后药是一定不能停的,而且有的药需要终身服用。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展,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能治愈,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来解决血管狭窄,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打个比方,支架植入手术相当于把高速公路上某段的障碍给疏通了,今后能否继续保持全路畅通,关键还在于养护。

问:支架植入术后需要服用哪些药?

答:

图片

问:支架植入后,该监测哪些指标?

答:血常规: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一部分人会有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

血压、血糖、血脂:“三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定要把它们降至正常水平甚至更低水平;

肝、肾功能:他汀类降脂药会造成肝脏、肌肉损伤,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明确是否存在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电解质: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利尿剂,需要注意电解质变化;

心肌标记物: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监测心肌酶及脑钠肽的变化十分有意义;

体重: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如每天增重1公斤),往往提示体内液体潴留,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利尿治疗或及时就诊;

心电图:不仅可以发现心肌缺血,还能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心脏彩超:一般支架植入术后(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要复查心脏彩超,明确心脏室壁运动、瓣膜情况、及各腔室大小;明确心脏功能是否减退;

造影: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建议术后9-12个月造影复查,以便明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及冠状动脉新发病变;

心脏核磁: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一站式”扫描的优点。一次性检查心脏解剖结构、心脏功能、心肌缺血情况、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梗塞心肌及存活心肌等项目。尤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核磁可以提供全面的评估,指导并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