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收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内容

输血科 | 关于输血的几点小知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点击数: A- A+

  现今,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治疗手段逐渐发展成一门涉及血液学、免疫学、病毒学、遗传学、分子微生物学的独立血科——输血学,多学科之间的同步发展与相互促进,使患者能够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其中,现代输血疗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输血学简史

公元1492年左右,教皇英诺森八世输注了三个十岁男孩的血液,这是人类有记录可考的首次输血,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男孩均死于此次输血活动,教皇本人最终也病重不治。

1665年,理查德·劳尔首次成功完成了两只狗之间的输血试验,此后,当时的医生们逐渐开始了一系列人与动物的输血试验。19世纪初期,又逐步开展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然而,这其中很多病人死于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血反应。

微信图片_20230419101959

1900年,卡尔·兰德斯坦发现了ABO血型,此后数十年间,人们又陆续发现了MN血型、RH血型、P血型等数十种血型系统,从此以后,输血疗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逐渐被世人所接受。

 

2.血型简介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抗原物质可以是蛋白质、糖类、糖蛋白或者糖脂。通常一些抗原来自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或密切连锁的几个基因的编码产物,这些抗原就组成一个血型系统。

目前,国际输血协会发现并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以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与输血关系最为密切。在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的,称为A型;含有B抗原的,称为B型;同时含有A和B两种抗原的,称为AB型;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称为O型,而RH血型则用以表示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D血型物质。

微信图片_20230419104137

 

3.血型的临床意义

(1)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患者如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可刺激机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时亦可发生溶血反应。所以需要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除检查ABO血型外,还应做Rh血型鉴定,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胎儿的红细胞若有一定数量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阳性抗体,如母亲再次怀孕生第二胎时,此种抗体便可通过胎盘,溶解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新生儿溶血。若孕妇原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即可发生新生儿溶血。

 

4.简述交叉配血实验

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实验分为主侧试验和次侧试验,主侧是将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混合,次侧是将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悬液混合,两者同时进行凝集试验。主要目目的是验证供者与受者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防范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此外,也可检出ABO血型系统的不规则凝集素以及发现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式,如盐水法、酶技术配血法 、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微柱凝胶试验微柱凝胶试验(Microtubes Gel Test,MGT)是20世纪90年代先后进入国内实验室并用于交叉配血的新方法。在一些先进国家已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而凝聚胺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也已在国内迅速推广使用。该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

 

作者:刘聪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